学校主页
 首页 | 申报书 | 佐证材料 | 建设规划 | 人才培养 | 师资队伍 | 实验条件 | 教学视频 | 实验实践 | 专业优势 | 教学科研 | 社会服务 
栏目导航
 人才培养方案  
 就业质量报告 
 校企合作协议 
 社会评价 
 其他佐证材料 
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特色、强化实践、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的基本原则,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农业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培养人才具备农业资源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资源状况与环境质量的分析及评价,掌握提高水分、养分、土壤、生物等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农业、土地、环保、企事业、科研教育等部门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土壤学、植物营养与施肥、土壤农化分析与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生态效益分析、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系统化、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执着政治信念和传统美德,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准则,并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

2.具备扎实的高等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计算机等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土壤环境质量的分析评价与利用改良、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

4.掌握农业资源调查、土壤等农业环境要素分析测试的先进技术与方法以及现代分析测试仪器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5.掌握植物营养的研究方法、科学精准的水肥管理技术、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农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资源信息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6.了解资源与环境科学领域的前沿及发展动态;

7.熟悉资源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

9.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培养模式

1、“4-2-1-1”人才培养模式:即大学1-4学期学习开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打下扎实的数学、化学、计算机、外语基础以及掌握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同时完成绝大部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5-6学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第7学期开设复合应用课程,复合应用课程均为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为职业规划做服务。学院和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联系实习企业进行校外实践;第8学期为毕业设计与论文答辩学期。

2、假期“小学期”实践教学:针对目前学生学习期间,部分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时间上的矛盾性,学生实践教效果不太好的问题。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将该学期所有课程的实习内容,全部放在考试结束后两周的“小学期”统一进行实习,进一步突出专业知识综合性实践的效果。

3、“小班建设”与“双师型”培养机制。“小班建设”是指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实行小班教学,同一年级不同班级配置不同授课教师,且教师必须为副教授以上职称。“双师型”培养机制是指采用双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大学生创业实践,选拔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校内的课程进行指导。聘请农业企业的一线人员为指导教师,对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进行现场指导。

4、教学管理柔性化:对参加实践的学生所延误的理论课程,由校内导师远程指导,单独组织考试;对在创业实践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酌情奖励学分;对被企业录用的学生,并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调查报告,视同毕业论文。

5、“导师+自主研学”制:根据目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授课教师的科研方向,采用双向选择机制,从大二开始配置学业导师,每个导师指导学生不超过10人。学生在导师科研课题内,配合完成指导教师的部分研究内容,也可以自主设计试验,导师负责全程指导与帮助。

四、主干学科

农业资源与利用、环境科学、生物学

五、主要课程

农业自然资源概论、土壤学、农业微生物学、地质地貌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农化分析、植物营养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施肥原理及技术、环境质量评价、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土壤改良学、肥料工艺学。

六、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

七、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修读课程总学时为2528学时,158学分,其中必修课122.5学分,占课程总学时78%;选修课35.5学分,占课程总学时22 %;实践教学44学分。

课程设置及比例

课程项目

必修课

选修课

实践教学

(包括复合应用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不含校选课)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校选课

专业选修课

学分

40.5

55

27

12

23.5

44

学时

648

880

432

192

376

704

比例(%)

26%

35%

17%

7%

15%

八、课程设置于学分分布

1.通识教育课程 52.5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总学分为40.5学分,总学时为648学时。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

属性

学分

学时

讲课

实验

开课

学期

109B2072

英语1级

College English 1

必修

2

32

32

1

109B2073

英语2级

College English 2

必修

2

32

32

2

109B2074

英语3级

College English 3

必修

2

32

32

3

109B2075

英语4级

College English 4

必修

2

32

32

4

109B2076

英语听说1级

English Listening & Speaking1

必修

1

16

16

1

109B2077

英语听说2级

English Listening & Speaking2

必修

1

16

16

2

109B2078

英语听说3级

English Listening & Speaking3

必修

1

16

16

3

109B2079

英语听说4级

English Listening & Speaking4

必修

1

16

16

4

110A2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Thought Morals Accomplishment and Basic Law

必修

3

48

42

6

1

110C20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Introductory of Basic Principies of Marxism

必修

3

48

42

6

3

110E20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上)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t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Features(PartI)

必修

3

48

42

6

4

110E20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上)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t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Features(PartII)

必修

3

48

42

6

5

110K20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必修

2

32

28

4

2

111A2006

体育Ⅰ

Physical EducationⅠ

必修

1.5

24

24

1

111A2007

体育Ⅱ

Physical EducationⅡ

必修

1.5

24

24

2

111A2008

体育Ⅲ

Physical EducationⅢ

必修

1.5

24

24

3

111A2009

体育Ⅳ

Physical EducationⅣ

必修

1.5

24

24

4

112B2004

计算机科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Technology

必修

1.5

24

24

2

112B2004S

计算机实验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Expierement

必修

1.5

24

24

2

112B2005

算法与程序设计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必修

3.5

56

32

24

4

13082001

军事理论课

Military Theory

必修

2

32

32

0

1

13072001

大学生安全教育

safety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必修

2

32

32

1-8

110G2001

形势政策课

Situation and Policy

必修

2

128

128

1-7

备注:《形式与政策》2学分、《大学生安全教育》2学分,均不计入总学分。

公共选修课,总学分为12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83062002

大学生心理健康

必选

2

32

2

理工农类专业的学生,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类至少修满3-4个学分

社会科学

任选

10

160

3-7

自然科学

任选

人文科学

任选

艺术体育

任选

2.学科基础课程 ,总学分为55学分,总学时为880学时。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

属性

学分

学时

讲课

实验

开课

学期

10042002

科技论文写作

Scientific Writing

必修

1

16

16

0

5

104C2018

地质地貌学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必修

3

48

32

16

2

104C2019

土壤学(I)

Soil Science

必修

4

64

48

16

4

104C2020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必修

3

48

32

16

3

104C2021

植物营养学

Plant Nutriology

必修

4

64

48

16

5

109A2009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必修

3

48

48

0

2

109A201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必修

3

48

48

0

2

109A2036

高等数学III

Advanced MathematicsIII

必修

4.5

72

72

0

1

109C2011

大学物理学

College Physics

必修

4

64

64

0

3

109C2012

大学物理实验

Experiment of College Physics

必修

2

32

0

32

4

109D2001

普通化学

General Chemistry

必修

4

64

64

0

1

109D2005

分析化学(I)

Analytical Chemistry(Ⅰ)

必修

3

48

48

0

2

109D2008

实验化学

Experimental Chemistry

必修

7

112

0

112

3

109D2010

生物化学(Ⅰ)

Biochemistry(Ⅰ)

必修

4

64

64

0

3

109D2012

生物化学实验(Ⅰ)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Practice(Ⅰ)

必修

2.5

40

0

40

4

109D2047

有机化学(Ⅱ)

Organic Chemistry(Ⅱ)

必修

3

48

48

0

1

3.专业必修课程27学分,总学时为432学时。

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

属性

学分

学时

讲课

实验

学期

104C2002

施肥原理与技术

Fertilization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必修

3

48

40

8

6

104C2003

土壤地理学

Soil Geography (Ⅰ)

必修

3.5

56

40

16

6

104C2023

土壤农化分析(上)

Soil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Chemical property

必修

2

32

32

0

5

104C2023S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上)

Experiment on Soil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Chemical property

必修

2.5

40

0

40

5

104C2024

土壤农化分析(下)

Soil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Chemical Property

必修

1.5

24

24

0

6

104C2024S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下)

Experiment on Soil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Chemical property

必修

2

32

0

32

6

104C2025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Experimental Designs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必修

3.5

56

40

16

6

104D2014

环境监测(II)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必修

3

48

32

16

5

604D2028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 

Soil Resource Survey and Mapping

必修

1.5

24

24

0

6

104C2026

肥料工艺学

Fertilizer Technology

必修

1.5

24

24

0

5

104C2027

土壤改良技术

Soil Reclamation Technology

必修

1

16

16

0

5

604C2029

农业自然资源概论

Overview of Agricultural Natural Resources

必修

2.0

32

32

16

4

4.专业选修课程,总学分为48.5学分,总学时为776学时,修读要求:最少修读学分为23.5学分。

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学分

学时

讲课

实验

开课学期

101E2027

植物学(IV)

Plant Physiology(I)

选修

3.5

56

38

18

2

101I2002

植物生理学

Plant Physiology(I)

选修

3.5

56

56

0

3

101I2002S

植物生理学实验

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 (I)

选修

1.5

24

0

24

3

101I2003

农业气象学

Agro-aerography

选修

2

32

32

0

3

101I2003S

农业气象学实验

Agro-aerography Experiment

选修

1

16

0

16

3

104C2011

生态学基础

Basic Ecology

选修

2

32

32

0

3

104D2009

环境质量评价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必修

2.5

40

32

8

6

109A2012

测量学(Ⅱ)

Surveying(Ⅱ)

选修

3.5

56

40

16

3

601A2010

作物栽培学

Crop Cultivation

选修

2

32

23

9

5

604C2002

植物营养诊断

Plant Nutrition Diagnosis

选修

2

32

16

16

6

604C2007

绿色食品概论

Overview of green food

选修

2

32

32

0

6

604C2008

农业环境学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science

选修

2

32

32

0

5

604C2009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Cleaner Production and Circular Economy

选修

1.5

24

24

0

5

604C2010

水土保持学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选修

2

32

32

0

5

604C2011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Land Reclamation and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选修

1.5

24

24

0

6

604C2012

土壤污染与防治

Soil Pollution and Control

选修

1.5

24

24

0

5

604C2013

应用微生物学

Applied Microbiology

选修

1.5

24

24

0

6

604C2015

专业外语(资环)

Specialized English

选修

1.5

24

24

0

6

604D2004

固体废弃物利用

Solid Waste Usage

选修

1.5

24

24

0

6

604E2003

土地利用规划学(II)

Land Use Planning(II)

选修

2

32

24

8

6

604E2009

农田水利学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选修

2.5

40

40

0

6

604F2029

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

Resources of Remote Sens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选修

2.5

40

32

8

6

604D2006

环境规划与管理(II)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选修

1.5

24

24

0

6

604F2009

统计软件

Statistical Software

选修

1.5

24

12

12

6

说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应该修满专业选修课23.5学分。专业选修课方向总体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土壤资源与可持续农业,侧重点在于农业资源。另一方向是土壤生态与环境管理,侧重点在于生态环境。

5.复合应用课 从以下课程中选修3学分

课程名称

学分

周数

学期

1、测土配方施肥

1-2

1-2

7

2、肥料加工与应用

1-2

1-2

7

3、土壤与植物分析化验

1-2

1-2

7

4、植物营养诊断

1-2

1-2

7

5、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价

1-2

1-2

7

6、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

1-2

7

7、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1-2

1-2

7

8、土壤微生物

1-2

1-2

7

9、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1-2

1-2

7

10、保护地土壤养分管理

1-2

1-2

7

11、中低产田改良

1-2

1-2

7

12、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

1-2

1-2

7

13、农田水肥高效利用

1-2

1-2

7

14、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

1-2

1-2

7

15、农业项目可行性方案编制

1-2

1-2

7

6. 实践教学环节44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数

学期

系所

 

劳动教育课

1

1

5或6

校园管理中心

 

地质地貌学实习

0.5

0.5

2

资源环境学院

 

土壤及土壤地理学实习

1

1

6

资源环境系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调查实习

0.5

0.5

4

资源环境系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习

1

1

6

资源环境系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0.5

0.5

6

资源环境系

 

农产品及产地环境质量检测评价实习

0.5

0.5

7

环境科学系

 

科研训练、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

20

20

7-8

资源环境系

 

复合应用课

3

3

7

资源环境学院

 

资环学院二级党课理论实践教育

2

32

1-7

资源环境系,团委

 

思想政治教育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走访、慰问等

2

32

1-7

资源环境系,团委

 

参加文艺或科研专题报告、Seminar实践

4

64

1-6

全校资源

 

文化艺术创作与比赛实践

4

 

1-6

全校资源

 

社会志愿服务实践(支农或公益服务)

4

4

2、4、6暑假

资源环境系

注:文艺或科研专题报告由学院统一组织,Seminar是指学生参与二级学科的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专业研究生的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发表观点并参与讨论,参加1次记0.25个学分,以学生签到作为依据。文化艺术创作与比赛实践是指参加全国、省、校级范围内的比赛活动,参加1次记0.25个学分,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的另外分别奖励3、2、1的学分。社会志愿服务实践包括1周记1学分,以服务单位出具的证明为依据。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第1学期)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课程属性

说明

109A2036

高等数学Ⅲ

4.5

72

必修

109B2072

英语1级

2.0

32

必修

109B2076

英语听说1级

1.0

16

必修

109D2001

普通化学

4

64

必修

109D2047

有机化学(Ⅱ)

3.0

48

必修

110A2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48

         必修

110G2001

形势与政策

2

(128.0)

必修

1-7学期

111A2006

体育I

1.5

24

必修

13072001

大学生安全教育

2

(32.0)

必修

1-8学期

13082001

军事理论课

2.0

32

        必修

83062002

大学生心理健康

2.0

32

必修

小计

23

368

春季学期(第2学期)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课程属性

说明

101E2027

植物学(IV)

3.5

56

选修

104C2001

地质地貌学

3.0

48

必修

109A2009

线性代数

3.0

48

必修

109A201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0

48

必修

109B2073

英语2级

2.0

32

必修

109B2077

英语听说2级

1.0

16

必修

109D2005

分析化学(Ⅰ)

3.0

48

必修

110K20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32

必修

111A2007

体育II

1.5

24

必修

112B2004

计算机科学基础

1.5

24

必修

112B2004S

计算机实验基础

1.5

24

必修

小计

25

400

第二学年

秋季学期(第3学期)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课程性质

说明

101I2002

植物生理学

3.5

56

选修

101I2002S

植物生理学实验

1.5

24

选修

101I2003

农业气象学

2

32

选修

101I2003S

农业气象学实验

1.0

16

选修

104C2008

微生物学

3

48

必修

104C2011

生态学基础

2.0

32

选修

109A2012

测量学(Ⅱ)

3.5

56

选修

109B2074

英语3级

2.0

32

必修

109B2078

英语听说3级

1.0

     16

必修

109C2011

大学物理学

4.0

64

必修

109D2008

实验化学

7

    112

必修

109D2010

生物化学(Ⅰ)

4.0

64

必修

110C20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

     48

必修

111A2008

体育III

1.5

24

必修

小计

39

624

春季学期(第4学期)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课程性质

说明

104C2006

土壤学(Ⅰ)

4.0

64

必修

104C2029

农业自然资源概论

2.0

32

必修

109B2075

英语4级

2.0

32

必修

109B2079

英语听说4级

1.0

   16

必修

109C2012

大学物理实验

2

32

必修

109D2012

生物化学实验(Ⅰ)

2.5

40

必修

110E20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上)

3.0

   48

必修

111A2009

体育Ⅳ

1.5

24

必修

112B2005

算法与程序设计

3.5

   56

必修

小计

21.5

344

第三学年

秋季学期(第5学期)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课程性质

说明

10042002

科技论文写作

1.0

16

必修

104C2009

植物营养学

4.0

64

必修

104C2023

土壤农化分析(上)

2.0

32

必修

104C2023S

土壤农化分析(上)实验

2.5

40

必修

104C2026

肥料工艺学

1.5

24

必修

104D2011

环境监测(Ⅱ)

3.0

48

必修

110E20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3.0

48

必修

601A2010

作物栽培学

2.0

32

选修

604C2008

农业环境学

2.0

32

选修

604C2009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1.5

24

选修

604C2010

水土保持学

2.0

32

选修

604C2012

土壤污染与防治

1.5

24

选修

小计

26

416

春季学期(第6学期)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课程性质

说明

104C2002

施肥原理与技术

3

48

必修

104C2003

土壤地理学

3.5

56

必修

104C2024

土壤农化分析(下)

1.5

24

必修

104C2024S

土壤农化分析(下)实验

2.0

32

必修

104C2025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3.5

56

必修

104C2027

土壤改良技术

1

16

必修

104C2028

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

1.5

24

必修

104D2009

环境质量评价

2.5

40

选修

604C2007

绿色食品概论

2

32

选修

604C2014

植物营养诊断

2.0

32

选修

604E2003

土地利用规划学(II)

2

32

选修

604E2009

农田水利学

2.5

40

选修

604C2011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1.5

24

选修

604C2013

应用微生物学

1.5

24

选修

604C2015

专业外语(资环)

1.5

24

选修

604D2004

固体废弃物利用

1.5

24

选修

604D2006

环境规划与管理(II)

1.5

24

选修

604F2029

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

2.5

40

选修

小计

37

592

第四学年

秋季学期(第7学期)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分

理论

实验

实践

说明

复合应用课程

选修

3

3

小计

3

3

版权所有:农业资源与环境优势专业 地址:山西省太谷县
邮政编码:030801 Email:info@sxau.edu.cn (晋)ICP备05000473号
Copyright© 2017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