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毕业生就业是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与就业渠道,联系企事业单位,主办校园招聘会,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准确反映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的2016年的就业状况,深入总结就业工作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提高就业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文件以及山西省教育厅对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的要求,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的要求,编制我院2016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就业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17年1月1日。
一、2016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大学生就业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最后一环,也是联系高校教育过程与社会人才使用的重要桥梁,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就业工作观,学院以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招生计划、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学生活动等环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9月秋季刚入学,学院就开始稳步推进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形成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在2015年10月召开的有关全面落实本科生就业工作的会议上,学院就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系主任和团委老师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学院领导亲自到相关大型企业及招聘平台进行宣传,提高就业率,同时广泛动员,号召每一位教师为本科生提供就业机会。形成全员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2.组织多场招聘会,为毕业生就业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搭建专场招聘就业平台,广泛收集信息,及早谋划,与各地人才服务部门和用人单位主动对接,组织大型就业洽谈会2场,专场招聘会10余场;其次是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全年举办创新创业讲座、报告、实训等活动10余场。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素质拓展、创业大讲堂等创业实践活动,并且要求优秀创业毕业生回到母校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3.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拓宽就业渠道。
学院领导组织了多次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引导高校毕业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就业形势,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首先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中;其次从宣传、落实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入手,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创业资讯、创业指导、创业培训、项目展示、项目对接等服务;对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每年最大的就业去向是考研升学,因此学院在2015年5月份就组织了考研交流会,由上届考取重点大学的学长学姐分享自己的考研经历,提高毕业生的升学热情。
二、2016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表1 2016年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 |
专业 |
升学 |
协议 |
合同 |
灵活 |
预征
入伍 |
出国 |
村官 |
西部
计划 |
求职中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50 |
7 |
29 |
19 |
0 |
0 |
0 |
0 |
10 |
2016年,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班级有资环1201、1202、1203,毕业生共计115人,其中男生63人,女士52人。毕业生中本省生源91人,外省24人,分布与我国18个省、市、直辖市。2016年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预征入伍、出国、村官、西部计划均为0人,但考研升学共50人,考研率为43.5%。协议就业7人,合同就业29人,灵活就业19人,目前仍有10人在求职中(根据截止2017年1月1日的反馈数据进行统计)。
总体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就业率总体比较高。2016年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3%,2016年预征入伍、村官和西部计划均没有面向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提供就业渠道。但今年的除比较高的考研升学率,在学院前期整体努力下,逐步改变了学生传统的择业观念,灵活就业毕业占到16.5%。2016年初次就业率较前几年有稳中上升的趋势。表明学院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落实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等方面做的工作凸显成效。
第二、考研升学率稳步上升。山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考研率一致在全校专业中名列前茅,近3年的考研率分别39.2%、41.5%和43.5%。2016年考研升学人数达50人,其中考取浙江大学2人,中国农业大学6人,南京农业大学6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人,其他16人分别考取了福建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10所院校。考取211大学的学生占到90%,考取985院校的学生占到56%。
优异的考研成绩,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对专业深造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取决于学院对学生就业的正确引导。
三、2016届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
1.学生就业期望值仍存在过高现象
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部分毕业生认为只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才是就业成才的摇篮,或片面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宁愿待业,也不愿去基层乡镇、农村、民营企业就业,眼高手低现象客观存在。部分学生就业意向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也有部分学生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展示能力及随机应变技巧不高,错失了签约机会。
2.政府、企业应该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农业类专业与其他工科专业相比,就业空间相对狭小。首先政府应该对一些西部计划项目、村官选拔项目给予更大程度上的财政补贴,引导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其次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经费支持政策鼓励农业类学生自主创业。对于企业来说,目前给予农业类本科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大多为销售岗位或生产一线岗位,因此学生会觉得与自己专业所学差距比较大,择业积极性不高。因此建议企业根据自己的公司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3年至5年的一个发展蓝图,提高学生签约和工作的积极性。
四、就业工作对策分析
第一、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专业的学生考研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研观念。请农业资源环境专业方面的教授给同学们做考研辅导,帮助同学们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报考学校。
第二、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增设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就业实习实训,进一步探索毕业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的有效的结合途径,为毕业生择业创造时间和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农业、资源、能源和环境方面的紧缺人才。
第四、加强与就业单位联系,多联系一些综合实力强,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同学们感兴趣的单位,推荐学生去实习,从面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增强实践技能,为以后参加工作增加砝码,提高找工作的成功率。
第五、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引导学生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第六、加强本专业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涉农专业就业局限性比较大,可以培养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创立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小企业,开创自己的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