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力量 >> 教授、研究员
焦晓燕
姓名: 焦晓燕
性别:
出生年月:
籍贯: 山西临猗
职务:
职称: 研究员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英国Sheffield大学
研究方向: 杂粮及设施蔬菜养分高效利用途径与模式,作物根际环境对养分胁迫的响应及根际养分转化的微生物学机制,基于提质增效的肥料减量施用技术。
电子邮箱:
Xiaoyan_jiao@126.com
责任分工:

【个人简历】

焦晓燕,女,1964年10生,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现兼任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理事,山西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营养学会会员,山西省农学会副理事长。获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山西省十大杰出女职工”、“山西省三八红旗手”、“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青年科学家奖”等称号。

主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山西省煤基项目课题、山西省重点研发项目、山西省国际合作项目、山西省留学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基金等项目5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9项(第1完成人4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授权专利5项,制定山西省地方标准6项。

【教育经历】

1997.10-2001.10英国Sheffield大学动物与植物科学系,获博士学位

1980.09-1984.07山西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0.05-至今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山西省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6.04- 2020.05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学委办主任、二级研究员、山西省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其间2017.08-2017.11在澳大利亚Melbourne University兽医与农学院土壤课题组合作研究

2013.04-2016.04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山西省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处处长

2010.11-2013.04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山西省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其间2012.08-2012.11美国West Virginia University土壤科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2002.01-2010.1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其间2007.08-2007.11澳大利亚Queensland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

1997.08-2002.0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其间1996.10-1997.09英国Sheffield大学动物和植物科学系访问学者

1994.01-1997.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4.07-1993.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科研项目】

1.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养分管理岗位专家项目(CARS-06-13.5-A20),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17-2020,主持

2.氮磷污染负荷削减技术适应性研究与模式构建 (2017YFD08004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7-2020,主持

3.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201703D211020-1),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2017-2020,主持

4.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及无土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2016-2018,主持

5.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土壤与养分管理岗位专家项目(CARS-06-02-0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16-2016,主持

6.生物炭土壤环境化学行为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2014081040),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4-2016,主持

7.设施蔬菜高效固碳土壤及水分管理技术研究(FT201402-15)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4-2017,主持

8.设施土壤生态活性调理剂研发与推广,山西省财政支农项目,2014-2015,主持

9.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土壤与养分管理岗位专家(CARS-06-02-0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11-2015,主持

10.山西省日光节能温室有机肥矿化特征研究与应用(2009-9-88),山西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09-2013,主持

【发表论文】

1.Ai-Lian Wu, Xiaoyan-Jiao, Fang-Fang Fan, Jin-Song Wang, Jun Guo, Er-Wei Dong, Li-Ge Wang, Xue-Mei Shen, 2019 Effect of continuous sorghum cropping on the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the role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in altering the microbial composition[J]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89: 229-308

2.孙晓姝, 王立革,郭珺,王劲松,武爱莲,董二伟,焦晓燕2019山西曲沃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土壤氮磷累积与分配特征[J]生态科学38(6):149-155

3.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白文斌,王媛,焦晓燕* 2019不同肥力条件下施肥对粒用高粱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52(22):4166-4165

4.王劲松, 董二伟,焦晓燕*,武爱莲,白文斌,王立革,郭珺,韩雄,柳青山2019不同种植模式对高粱晋糯3号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作物杂志5:166-172

5.严俊霞,张媛,焦晓燕* 2019施肥对高粱地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40(12):5515-5523

6.刘佳琪,郭珺,武爱莲,董二伟,王劲松,王立革,焦晓燕* 2019高粱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的红外光谱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47(3):387-392

7.武爱莲,王劲松,董二伟,王立革,郭珺,南江宽,韩雄,L. McDonald,焦晓燕* 2019施用生物炭和秸秆对石灰性褐土氮肥去向的影响[J]土壤学报56(1):176-185

8.董二伟,王劲松,焦晓燕,武爱莲,南江宽,郭珺,王立革2019栽培模式对晋杂34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效应[J]华北农学报34(1):196-203

9.王立革,郭珺,韩雄,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焦晓燕* 2018增施CO2对设施土壤栽培番茄的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特征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 (6):174-181

10.Sheng-Li Shi, Jun-Ping LV, Qi Liu, Fang-Ru Nan, Xiaoyan-Yan Jiao, Jia Feng, Shu-Lian Xie 2018 Application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to remove pheno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chemical activation in batch and fixed-bed colum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5(24):23917-23928

11.刘鹏,武爱莲,王劲松,南江宽,董二伟,焦晓燕*,平俊爱,白文斌2018不同基因型高粱的氮效率及对低氮胁迫的生理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51(16):3074-3083

12.崔佩佩,武爱莲,王劲松,董二伟,南江宽,白文斌,焦晓燕* 2018不同施肥处理对高粱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33(5):195-202

13.南江宽,王浩,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焦晓燕*,L McDonald 2018不同水分条件下秸秆生物炭对高粱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4(4): 1027-1038;

14.武爱莲,郭珺,丁玉川,阎敏,王立革,王劲松,董二伟,焦晓燕*.2018促生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b-4对工厂化育苗番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4(3): 841-848;

15.崔佩佩,刘鹏,刘佳琪,王劲松,武爱莲,董二伟,丁玉川*,焦晓燕. 2017不同养分配比对高粱根 系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5(11)1643-1652

16.郭珺,武爱莲,闫敏,庞金梅,焦晓燕,2017,利用豆制品废水发酵枯萎病拮抗菌Pb-4条件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33(8):1-6

17.董二伟,王成,丁玉川,王劲松,武爱莲,王立革,焦晓燕*,2017,高粱生长及其土壤环境对不同培肥措施的响应[J].华北农学报32(2):217-225

18.王劲松,樊芳芳,郭珺,武爱莲,董二伟,白文斌,焦晓燕*,2016,不同作物轮作对连作高粱生长及其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7(7):2283-229

19.武爱莲,丁玉川,焦晓燕*,王劲松,董二伟,郭珺,王浩,2016,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褐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4(6):736-743

20.郭珺,武爱莲,闫敏,李娓,池秀蓉,丁玉川,焦晓燕*,2016,芽孢杆菌Pb-4菌株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31(2):224-230

21.樊芳芳,王劲松,董二伟,焦晓燕*,丁玉川,武爱莲,郭珺,王立革,2016,连作对高粱生长及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3):127-133

22.王劲松,焦晓燕*,董二伟,王彬,武爱莲,韩雄,郭珺,王立革2016,不同灌溉时期和施氮量对高粱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44(6):777-783

23.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王立革,郭珺,韩雄,丁玉川,焦晓燕* 2016, 不同香型白酒酿造高粱养分需求规律[J].山西农业科学,44(7):977-980,983

24.王浩,焦晓燕*,王劲松,武爱莲,丁玉川,董二伟,王立革,2015,生物炭对土壤水分特征及水胁迫条件下高粱生长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9(2):253-257

25.王立革,焦晓燕*,韩雄,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2015,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J].农学学报,5(2):35-41

26.王劲松,焦晓燕,丁玉川,董二伟。白文斌,王立革,武爱莲,2015,粒用高粱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对氮磷钾营养的相应[J].作物学报,41(8):1269-1278

27.王立革,焦晓燕*,韩雄,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2015,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J].农学学报,5(2):35-41

28.樊芳芳,王劲松,董二伟,焦晓燕*,丁玉川,武爱莲,郭珺,王立革,2015,高粱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43(7):847-853

29.王成,王劲松,丁玉川,焦晓燕*,董二伟,王立革,武爱莲,2015,不同高粱基因型对氮磷钾缺乏的生物学相应[J].山西农业科学,43(9):1133-1137,1191

30.王立革,焦晓燕,韩雄,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2015,起垄高度对设施土壤温度、黄瓜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43(11): 1450-1453

31.王浩,焦晓燕*,王劲松,丁玉川,武爱莲,董二伟,王立革,2014,不同氮肥水平下生物炭对高粱苗期生长及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9(6):195-201

32.武爱莲,王劲松,焦晓燕*,董二伟,王立革,韩雄,陈清,2014,秸秆还田对日光温室有机肥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2(6):744-748

33.王劲松,杨楠,董二伟,王立革,武爱莲,丁玉川,白文斌,焦晓燕*,2013,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9(36):253-258

34.闫敏,庞金梅,焦晓燕*,郭珺,武爱莲,2013,番茄枯萎病对植株维管束危害及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1(5):615-620(通讯作者)

35.杨楠,丁玉川,焦晓燕*,王劲松,董二伟,王立革,武爱莲,2013,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农学学报,3(07):11-17(通讯作者)

36.武爱莲,焦晓燕*,韩鹏远,王立革,王劲松,董二伟,2013,增施有机肥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41(1):66-69

37.焦晓燕,王劲松,武爱莲,赵瑞芬,王立革,董二伟,2013,缺硼对绿豆叶片光合特性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3):615-622

38.王劲松,焦晓燕*,王立革,董二伟,2012,温室种植年限对山西石灰性土壤磷含量及无机磷形态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7(3):203-207

39.王劲松,郭锐,董二伟,丁玉川,韩雄,焦晓燕*,2012,不同灌水量对酿造高粱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8(33):156-160

40.宋卓琴,焦晓燕*,2012,不同水肥管理对土壤生态及番茄生长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40(11):48-52,59

41.丛黎明,焦晓燕*,王立革,王劲松,董二伟,2011,曲沃县日光节能温室蔬菜施肥现状及建议[J].山西农业科学,39(4):342-344

42.董二伟,王劲松,韩鹏远,王立革,丁玉川,焦晓燕*,2012,施肥对高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40(6):645-650

43.王劲松,焦晓燕*,王立革,董二伟,2012,温室种植年限对山西石灰性土壤磷含量及无机磷形态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7(3):203-207

44.王立革,王劲松,焦晓燕*,董二伟,韩雄,2011,山西南部日光节能温室土壤化学特征及其相关性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6(5):218-221

【其他论著】

授权发明专利

1、焦晓燕、粱改梅、郭珺、阎敏、武爱莲、王立革、庞金梅一种有抑菌功能的黑曲霉H菌、活性腐解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3 1 0163569.5)

2、庞金梅、焦晓燕、武爱莲、粱改梅、郭珺一种促生抑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调理剂制备方法及应用(专利号:ZL 2013 1 0032838.4)

制定山西省地方标准

1.日光温室越冬茬果菜类蔬菜无土栽培技术规程(DB14/T 1604-2018),第一起草完成人;

2.高粱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DB14/T 924-2014),第一起草完成人;

3.盐碱地酿造高粱栽培技术规程(DB14/T 817-2013),第二起草完成人;

4.日光温室越冬茬果菜类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DB14/T 819-2013),第一起草完成人;

5.绿色食品 日光节能温室越冬茬西葫芦生产技术规程(DB14/T 189-2008),第一起草完成人;

6.绿色食品 日光节能温室越冬茬黄瓜生产技术规程(DB14/T 187-2008),第三起草完成人

【其他成果】

1.2020年1月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高粱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2.2019年3月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日光温室土壤环境变化与蔬菜养分资源运筹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3.2014年7月 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设施土壤生态活性调理剂的研制与应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4.2009年3月 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绿色蔬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

5.2009年3月 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花卉营养特征研究与生长介质的研制,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6.1998年 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旱地麦田土壤水预测模型及其应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7.2011年7月 山西省科技厅 资源转型区设施农业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获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集体二等奖(排名第1)

【奖励荣誉】

1.2019年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

2.2012年12月获“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3.2011年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4.2010年获第七届“山西省青年科学家奖”并获 “青年科学家”称号,

5.2010年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6.2010年获“山西三八红旗手”称号;

7.2010年入选“山西省十大杰出女职工”;

上一篇:杨治平

下一篇:周怀平